杨氏模量数据处理(杨氏模量数据处理过程)

2024-09-20

求杨氏模量已完成的实验报告(有数据有结果)

.学会用拉伸法金属丝的杨氏模量的方法。【实验仪器】杨氏模量测定仪(包括:拉伸仪、光杠杆、望远镜、标尺),水准器,钢卷尺,螺旋测微器,钢直尺。金属丝与支架(装置见图1):金属丝长约0.5米,上端被加紧在支架的上梁上,被夹于一个圆形夹头。这圆形夹头可以在支架的下梁的圆孔内自由移动。

根据式(2)测杨氏模量时,F,d和L都比较容易测量,但ΔL是一个微小的长度变化,很难用普通测长器具测准,本实验用光杠杆测量ΔL。实验内容: 实验装置如图2-9,将重物托盘挂在螺栓夹B的下端,调螺栓W使钢丝铅直,并注意使螺栓夹B位于平台C的圆孔中间,且能使B在上下移动时与圆孔无摩擦。

实验结果显示,本次测量得到的杨氏模量为810^11 N/m^2,与文献值相符合。实验误差分析 实验误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样品不均匀性:若待测样品的材质不均匀,则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支架的稳定性:样品放置在支架上,若支架不稳定,同样会影响测量结果。

杨氏模量数据处理过程

1、杨氏模量数据处理过程如下:第一步,首先打开“杨氏模量测量数据处理”相关的Excel文档。第二步,找到“杨氏模量测量数据处理”所涉及的参数,接着打开公式,找到计算方法。第三步,接着点击“杨氏模量测量数据处理”的公式,此时会根据你填写的参数生成相关结果。

2、杨氏模量数据处理过程通常涉及测量、计算和分析几个主要步骤。在进行杨氏模量测量之前,需要准备合适的实验设备和材料,如试样、测量装置和控制系统等。试样通常选择具有代表性且质量良好的材料,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测量装置则需要具备高精度和高稳定性,以减小误差。

3、用螺旋测微器在钢丝的不同位置测其直径d,并求其平均值。数据处理:本实验要求用以下两种方法处理资料,并分别求出待测钢丝的杨氏模量。用逐差法处理资料 将实验中测得的资料列于表2-4(参考)。

4、用金属丝的伸长测定杨氏模量; 用光杠杆测量微小长度变化; 用逐差法、作图法及最小二乘法处理数据。【仪器用具】测定杨氏模量专用装置一套(包括光杠杆、砝码、镜尺组),带有刀口的米尺,钢板尺,螺旋测径器等。

5、试验过程:将试样固定在试验机的夹具中,确保对中良好,避免偏心载荷。缓慢施加轴向拉力,逐步增加载荷。记录试样在不同载荷下的应力和相应的应变。数据处理:根据应力和应变的数据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在曲线的初始直线部分(弹性变形阶段),计算应力与应变的比值,即弹性模量。

6、拉伸法测定钢铁直径的数据处理。操作方法:调节杨氏模量测定仪三角底座上的调整螺钉,使支架、细钢丝铅直,使平台水平。将光感放在两前脚放在平台前面的横槽中,后脚放在钢丝下端的夹头上适当位置,不能与钢丝接触,不要靠着圆孔边, 也不要放在夹缝。

怎么用逐差法处理杨氏模量的望远镜标尺读数的数据

1、杨氏模量的望远镜标尺读数是一组连续的偶数个数据,例如,如果有6个数据,那么就用(x6-x3+x5-x2+x4-x1)/9,这样就可以得到相邻两个数据间差值的平均值,这就是逐差法。

2、微调平面镜或望远镜倾仰和望远镜左右位置,并调节望远镜的光学部分,使在望远镜中看到的标尺像清晰,并使与望远镜处于同一高度的标尺刻度线a0和望远镜的叉丝像的横线重合,且无视差。记录标尺刻度a0值。

3、中看到的标尺像清晰,并使与望远镜处于同一高度的标尺刻度线a0和望远镜的叉丝像的横 线重合,且无视差。记录标尺刻度a0值。 逐次增加相同质量的砝码,在望远镜中观察标尺的像,依次读记相应的与叉丝横线重 合的标尺刻度读数a1,a2,…然后,再逐次减去相同质量的砝码,读数,并作记录。

4、方法:用拉伸法来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相关内容及步骤:调整弹性模量测定仪螺钉,使固定钢丝的小圆柱位于平台圆孔中间处于自由状态。调节光杠杆和望远镜,调整的目的是从望远镜中能够看清标尺刻度。粗调:使望远镜与平面镜等高,并对准镜面。将望远镜置于平面镜前2m左右。

杨氏模量测量数据若不用逐差法而用作图法应如何处理

那是你用的望远镜上的标尺开始的位置问题,我上周做的这个实验,得到的读数也越来越小,老师说数据没有问题。

杨氏弹性模量测量,【实验目的】学习光杠杆原理及使用光杠杆测量微小长度变化时的调节方法及测量方法。学习使用逐差法处理数据用拉伸法测定钢丝的杨氏弹性模量。【实验原理】胡克定律和杨氏弹性模量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将发生形变,如果外力撤去后相应的形变消失,这种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作图法求焦利秤弹簧的倔强系数和逐差法求焦利秤弹簧的倔强系数的差别:逐差法需要两个物理量之中的一个必须做等间隔变化,而图线法不受这一限制。采用图线法处理实验数据,更容易发现离散性较大的“不良数据点”,以便及时地修正或剔除,减小实验误差。